Contents
  1. 1. 心路历程
  2. 2. 而立之年的感悟
  3. 3. Google 全家桶
  4. 4. 时间手帐

随着2018年的告别,加上最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已经人到中年了,确实要做出一些改变,说来也可笑,当我回过头在豆瓣主页上看我2018年初给自己定的全年计划时,竟然发现一条都没有实现。
我就不找客观原因了,主观原因其实就是自己懒,确实是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所以回过神来,2019不能在这样了,那怎样?看行动,好吧。。。

心路历程

之前看狼人杀视频比较多,预言家发言都讲究“心路历程”,你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验他,你的警徽流为什么留x号;心路历程饱满,你的发言才有说服力,才可能拿到别人的投票。那我就来说说的最近的心路历程。
开篇也讲到了,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人到中年,为什么真真切切?举几个例子:

某日(大概有1,2个月之前)我在玩吃鸡时,遇到某直播平台的一个小主播(属性:男,免的Amy同学看到后找我麻烦),说话搞笑,技术过硬,我俩有过一盘队友同死(- -!)的经历后决定再一起组队来一盘。期间我们俩就聊天,我问他多大,他说他16,我说你吹牛逼,我听你嗓音至少26! 因为看呆妹儿直播,丫总吆喝自己18,所以对主播这种话语真实度已经low 到和销售一个 level 的人,我是一万个不信。然后他问我多大,我说我87的。然后,他用自己蹩脚的数学计算了好久,得出我的年龄是他的2倍这个结论。。。。
我。。。
我竟无言以对。。。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16,我确实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
突然想起来刚来北京读研的第一年,我的 QQ 签名是:马上奔三了。。。
没想到当年的戏谑之辞如今早已成为现实,我之后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删掉了手机上的吃鸡游戏、xx 直播、某音等娱乐耗时间的APP。。。不过好处是,这些也促成了我之后融入 Google 全家桶的动力。

再说个例子:年前参加了公司的团建活动,地点在北京比较出名的 HiFun,基本都是一些蹦床、攀岩、速降等需要消耗一定体力的娱乐活动,那次活动很成功,只不过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老父亲,不但把手给扭伤了,活动之后的两天也是浑身各种疼。。。
虽然借助某音,我还算了解一些年轻人的流行,比如辫哥哥,比如好嗨呦,但是当你说这些时,可以从我的几个同龄老父亲老母亲的表情中得知,其实我们都老的。。。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怎么样,心路历程够不够饱满,够不够感人。。。

所以才有了2019年的一些计划,我在这里重新列一下吧:

  • 阅读30本书
  • 写20篇技术博客
  • 12篇月度时间手帐
  • 坚持做 Keep
  • 要不要考OCP/RHCE?

因为写201901期的手帐时,已经2月快过半了,再次被我的拖延症所折服。。。所以目前这些计划、除了身体受伤导致 Keep 中断了之外,其他还算按计划执行。

而立之年的感悟

最近豆瓣上有个话题叫30岁时你发现的人生感悟。我仔细想了想,其实最近小半年还真的有一些人生感悟。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不要把别人都当做傻子。

当然,这句话里的别人,其实指的是你的社交圈内的人,换句话说,基本上是和你同一个水平的人。你的圈子里的人,其实和你都差不多是一个水平的,所以不要对这些人耍你的小伎俩,小心眼;基本上他们都能识破你,只不过有的人不说,有的人会轻点一下你。
你的小伎俩可以耍给你下面的人,但是不要在你这一层玩火,更不要说你上层的了。因为如果你能骗得了某一个层级内的大多数人,那你一定是比这个层级的人要高的。Trust me,如果你明确地知道和你对话的人不比你差,收起你的小聪明,尽量真诚一点,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做事情。

这里有个概念,人的水平分层。可能真的要到一定的年龄段,才能深切地感悟到这些。过了而立之年,看到很多比你年龄小的人初入职场,懵懂地样子,拘谨地动作,其实你确实是站在比他们高一层的角度看下去的。
还是拿职场来举例子,新入职场的人都在1楼,而过了3,4年之后,你就到了2楼,当然肯定有些人特别牛,一下蹿到了3楼;或者有些悟性比较低,还在1楼到2楼的楼梯间爬着。总之你是能感知到你所处的位置的,那我的感悟就是,你不要对和你同处一层的人耍你的小聪明。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最近小半年真的经历了好多事情。有些事情不方便放在台面上说,但是基本上都验证了我的观点。我举两个可以说的例子来佐证一下。

公司新业务开展,要去接洽一个同级别的接口人,我们暂且用A来代替。 我与A此前有过一面之交,其实能感觉出来是和我基本上同一个级别的人物。可是当我拿出项目的开发任务排期时,他立马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排期是和以前一样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留出足够多的冗余时间,或者说为了节奏能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是耍了一些小聪明的。比如利用对方对开发任务的不熟悉,故意多排一些时间,可能一些小的功能,1-2天就可以搞定的,我们也要上报1周。
这种策略在遇到A之前其实一直执行的比较不错,因为单就开发来说,对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 1楼vs2楼 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这些策略是生效的。但是当你遇到同时2楼的对手时,这种技俩就被轻松地识破了。
当A很隐晦但是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排期表的问题之后,我当时其实有些慌张并且做出了一些在我看来都勉强地不能再勉强的解释。
之后的合作,我就收敛了很多,然后双方至今都很愉快地合作下去了,工作的推进也一直比较顺利。

另一件事情,是2楼仰望4楼的情况。4楼的这位暂且我们用B来替代。
B明显是位于4楼的,蹲在2楼的我是很清楚这点的。有一次聊天,B询问了一些项目的情况。我在脑海中迅速地整理了一下回答的思路,同时考虑到可能其中的一些技术细节B做为一个领导,不是很清楚,如果我用了很多专业的技术词汇,可能B会理解不了。所以我就故作聪明地省去了一些技术上可能会引起更多解释的点,然后对B的问题做出了解答。
如果是1楼或者2楼的听众,可能这个问题就结束了。因为我这种通俗的解释,可能技术上有些说不通,但是对于1楼的听众是听不出来的。
但是你面对的是4楼的B,结果就是:我的解释B听不懂,或者是他理解了之后觉得有问题。于是他叫来了3楼的C,C的回答其实完全从技术细节上完整地解答了B的疑问。然后B瞬间就懂了。
尴不尴尬?!当时我的心情是:让你故作聪明!
我忘记了B是4楼的,而把他当做了1楼2楼的人来对待,显然是不ok的。

其实这里问题的根源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当你知道一些事情而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你的说法就相对要权威一些;可是当你的对手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要高时,你就收敛一下。当然,对于对方的说辞,不要一味地相信,而是通过多次求证,来得知对方于你,是一个什么角色,是可以信任的伙伴,还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关系。

听起来似乎有些腹黑,有些现实,但是,这就是社会。。。。

Google 全家桶

话说回来最近用上了google的全家桶,除了搜索引擎,还有例如 Gmail、Calendar、Task、Drive、Contacts等等等等,发现真的好用,工作效率的确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天不知道看到哪一本书的评论,大意是这本书虽然是好多年前写的,但是其思想放到现在的中国依旧是有很多可以用的。下面留言说:说明这本书很超前啊。然后评论的作者回复:我的意思是中国落后了西方好多年。。。。
大意就是这样。
前两年国内突然蹦出来什么”Copy From China”的观点,用来对抗”Copy to China”。 Copy-to-China其实很明显了,看看我们的新浪微博,copy的是Twitter;我们的人人网,copy的Facebook,只不过人人已死,Facebook已经征服了除中国外的全世界;滴滴,copy的Uber。。。总之就是很多硅谷出来的好的互联网产品,迅速地被复制到中国,然后继续赚钱。当然我也不是”灭自己威风涨别人士气”,中国确实有几款现象级的产品输出了出去,比如Alibaba,比如摩拜,但是这些产品真的太少太少,在IT领域,硅谷还是世界的风向标,承认这些没有什么丢人的。
而我们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包括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也仅仅是在GFW的保护下,深耕着中国这片土地。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完全无法成为像Google这样伟大的公司。

关于Google和Baidu的对比我就不再列出来,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Baidu的产品,以前觉得百度地图还是不错的,现在已经只用高德了。好吧,吹的有点多了,说说我用google全家桶的心得吧。

其实以前一直不太清楚iOS里面的calendar event和reminder有什么区别,都是事件的提醒,后来用了意大利知名笔记本(可以书写的本)生产商xxx开发的calendar和reminder 软件 timepage,虽然做了合并显示,但是calendar event和reminder还是区分的。直到我在google calendar上看到终于从创建到显示都和在一起了。
之前也有特意google过 calendar event和reminder之间的区别。其实在我用了这么久之后,也算总结了下这两个的区别。

  • calendar event其实就是明确了时间开始和结束点的事件,典型的就是会议。比如1月1号12点到13点有个会议,这个会议就是一个event,因为时间定了以后就是固定的。event的时间过去了以后这个事件就算结束了,不存在事件是否已经完成的概念。
  • reminder不同,reminder是提醒,比如1月1号12点要做某件事。这件事可能你忘记了,那reminder就会一直存在,提醒你还有没有完成的事,直到你把它标记成已完成。
  • 再来说其实google calendar上面还可以添加task,同时task也可以显示在日历上。Task是你的计划任务,我现在就是把工作安排写在Task列表中,完成一个就标记一个。

总之,通过Google calendar来管理工作和日常比较重要的事情的确非常方便。
加上google其实很早就提出了云的概念,就是你只要用你的帐号登录了,所有的记录在所有设备都是可以显示的,无论你是从windows登录,还是MacBook登录,还是android或iPhone上登录,都可以同步。真的非常方便。

时间手帐

因为mac上的记录时间的软件不知道何故没有开机自启动,这个月以及2月的前半段都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手帐暂时推迟一下。
最近翻看自己以前写的每周一封的时间手帐,发现好多读过的书,都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也要温故而知新。


基本就这些,搞起!

Contents
  1. 1. 心路历程
  2. 2. 而立之年的感悟
  3. 3. Google 全家桶
  4. 4. 时间手帐